紧盯不放!全过程项目化监督“盯”出臭水沟生态“蝶变”

新闻焦点 2025-09-15 04:40:56 257

  八月的盯清晨,重庆江津区慈云镇场镇居民周厚书推开窗户,紧盯监督映入眼帘的不放口服心服网不再是淤积发臭的溪沟,而是全过碧波荡漾的清河。岸边火山石错落有致,程项出臭新栽的目化绿植随风摇曳,三三两两的水沟生态居民在硬化后的休闲平台上散步。“以前这里臭得不敢开窗,蝶变现在成了大家的盯后花园!”周大姐的紧盯监督感慨,道出了居住在附近的不放口服心服网172户居民共同的心声。

  这一变化源于江津区慈云镇2024年启动的全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而在这场“蝶变”背后,程项出臭镇纪委的目化全过程项目化监督成为把好事办实的关键力量。

  “过去,水沟生态每次接到群众投诉,都采取应急式清淤,治标不治本。”慈云镇纪委书记王妍丹介绍,2023年底,镇纪委在梳理群众信访问题时发现,关于场镇溪沟黑臭问题的投诉占比超30%。通过实地走访,纪委推动镇党委将黑臭水体治理列为2024年重点民生工程,并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

  治理启动前,监督小组发现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架空层下的杂物涉及好几十户,拆不动!”“管网改造要破路,群众肯定不答应。”对此,镇纪委对3名责任科室负责人谈话,告诫要摒弃“等靠要”思想,督促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很快,慈音寺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征集意见60余条,群众自发拆除鸡鸭棚圈3处,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60立方米,为工程扫清障碍。

  “施工队图省事想填埋黑臭水坑,但群众希望改造成活动场地,到底听谁的?”2024年6月,监督小组在工地巡查时发现这一争议。镇纪委随即督促镇党委启动“四方会商”,组织居民代表、施工方、社区和规建办现场办公,最终采纳群众建议:复绿填埋2处隐蔽水坑,硬化1处临街水坑为休闲场地。如今,这块200平方米的硬化区已成为老人下棋、孩童玩耍的热门地。

  这样的“监督+协调”贯穿治理全过程。针对管网改造“扰民”投诉,督促施工方调整作业时间,设立隔音围挡;发现个别商户偷排污水,联合规划环保岗、综合执法大队现场取证并责令整改;对群众提出的“虹吸取水”建议,经实践验证后纳入方案,保证枯水季节场镇溪沟也能“细水长流”,同时节约成本20余万元。最终,慈云镇通过管网改造、清淤疏浚、生态修复“三措并举”,清淤约850立方米,改造入户管网约2000米,生态修复面积达3700余平方米。

  为避免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怪圈,镇纪委推动建立三项机制——

  “双网格”管护:将河道保洁纳入环卫公司考核,3个“天井”区域由居民自治管理,纪委不定期抽查履职情况。

  阳光公示:在河道旁设立2块监督牌,公示管护责任人和举报电话,2024年以来处理的5起乱倒垃圾问题全部公开反馈。

  联动监测: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开展水质抽检,发现氨、氮、总磷超标的,立即反查管网渗透点,及时堵住漏洞,并对连续3个月超标的河段责任人予以提醒谈话。

  “现在谁往河里丢垃圾,邻居们都会制止。”社区综合治理专干向宏伟说,监督之下,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文/记者 周尤)

本文地址:http://hebi.70man.com/html/360c5069913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失控的“速度与激情”——未成年人“飙车炸街”现象调查

大型原创交响音乐史诗《鄂尔多斯》亮相北京音乐厅

网购商品退货遭拒 “商品完好”责任谁担

用医学创新守护生命健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特别策划))

“60后”胡扬:戎装换甲闯商海,技术研发报家国|戎归南粤谱新篇

友情链接